Skip to content
HKMBC
首頁
30週年訪談頁面
恩典路
同工篇
忠僕篇
事工篇——更新
事工篇——使命
事工篇——家庭
團契篇
成長篇
首頁
30週年訪談頁面
恩典路
同工篇
忠僕篇
事工篇——更新
事工篇——使命
事工篇——家庭
團契篇
成長篇
Terima Kasih, 印尼訪宣之旅的感動時刻
Joycie
Apa kabar? Terima Kasih……Sama Sama
這是我們在印尼學到的日常生活用語。回到香港後,我們很快就投入繁忙的生活中。週
日
在教會遇見
訪宣
隊友們,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事奉,再見有些恍若隔世,但印尼短短幾天的經歷仍然歷歷在目:宣教士們的淚水和笑容,學校老師與其他同工的熱情款待,以及小孩們的親切與單純,那些瞬間都觸動了我們的心靈。
抵達目的地
在亞航的夜班機上,幾乎無法在座位上入睡。坐在窗邊,看見外面繁星點點,感覺自己前所未有地如此接近星空。
經歷了旅途的顛簸周折,我們終於抵達了位於蘇門答臘島的Pekanbaru。當地的同工來接我們,感覺非常親切友好。在途中觀察這座城市綠樹成蔭,
充
滿熱帶風情。這裡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多數人使用摩托車出行。不過最大的特點是
隨處可見的
清真寺。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人口的80% 信仰伊斯蘭教······
耶穌看重小孩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路加福音18章16節
孩子們一個個帶著聖經進入了禮堂,有趣的是女孩子手中的聖經看上去更加乾淨整潔。
孩子們的敬拜歌聲打動了我們。雖然不懂歌詞的內容,但他們的敬拜非常投入、熱情且喜樂。第一次聽印尼的讚美詩,詩歌旋律非常優美,孩子們的音樂感很強,週六學校設有課外活動,學生可以
參加
樂器、英語和其他興趣班。
很感恩的是,我們被安排到各個教室為
全班
的孩子禱告。孩子們一個個排隊領受祝福,這樣一口氣為20多個學生禱告卻是我的榮幸。在這個過程中,聖靈帶領我為每一個孩子禱告。每次的禱告內容都不同,但希望他們經歷上帝的愛、保護與供應,並在基督裡期待一個美好的未來。
耶穌看重小孩的信心,不可小看人年輕。這次的經歷讓幾位同行的孩子都有很多感觸以及改變。當中最小的子謙常常妙語連珠,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最後把自己身上的兩個風扇送給了鄭牧師和Jimmy & Juita,並跑過去擁抱他們。
我們和學校的老師也有很好的互動,他們說有人來看望他們,就是上帝沒有遺忘他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有神就有盼望。
老師們為我們安排了特別的
晚
飯,地上鋪上了芭蕉葉,各種食物都放在了上面,青瓜汁、辣雞、湯等。第一次坐在地上吃飯,還要用手抓飯,這些老師很熱忱、很喜樂,真的被感染了。
學習關懷宣教士
宣教士鄭牧師來自韓國, 2004年被差派來到了印尼。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鄭牧師一家面臨著無數挑戰,不論是在事工或家庭上。
鄭師母遭遇車禍事件的打擊,陷入抑鬱中。然而,最沉痛的考驗是兒子耶一突然高燒,被診斷患上白血病,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後,癌細胞卻迅速轉移。這對家庭來說是沉重的一擊,他們不願再踏上印尼的土地。耶一在臨終前以平靜的心情安慰並鼓勵父親,告訴他自己要去的地方是與天父同在
,
很平安,但同時也擔心父親放棄學校的工作,並提醒他那裡的孩子們需要他,希望他能回去。耶一這名字的涵義是Jesus First。
經過傷心的日子,2016年,鄭牧師一家重返印尼,投入使命工作。有了Jimmy,Juieta合作,越來越多同工加入。儘管辛苦,但上帝一步步供應他們所需。
那個晚上,我們看到鄭牧師流淚,他的眼淚深深觸動了我們的心,我們也為他們全家流淚祈禱。宣教士習慣於為他人付出,但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得到慰藉。 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向他們表達關懷。
菲律賓宣教士:從仇恨到愛
宣教最關鍵的不是去改變別人的生命,而是自己的生命被神不斷更新。
感恩聽到菲律賓宣教士的見證分享。她的家庭曾在菲律賓飽受穆斯林的迫害,因此穆斯林國家的印尼成了她最不願意前往的地方。然而神卻神奇地關閉了她的其他選擇,最終引領她來到印尼這個國家、以及這個學校。
神的愛化解了她心中的仇恨和不饒恕。她不再把人視為敵人,反而愛他們,看到神藉此賦予她改變生命的機會。神的大能使她的生命更加像基督耶穌。
她原本已經取得了護士資格,完全可以靠此掙錢。然而,神卻呼召她成為宣教士,這讓她的家人非常生氣,甚至有一個星期不願意與她說話。但神在她後來的短期宣教中,竟然藉著另一位「護士成為宣教士」的見證奇妙地改變了家人的心,使他們最終願意支持她的呼召。
但當她分享自己無法再供養家人時,淚水總會不自覺地涌出。順服主、背起十字架、奉獻生命做宣教士,無疑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她依然是我所見過最喜悅的人,總是熱情洋溢、滿懷愛意地待人。
宣教與基督教教育
宣教士來到這裡建立學校,
他們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真正認識耶穌,生命被改變,從而能夠影響整個社會的氛圍。
他們很需要紮實的聖經基礎,學校看重的是孩子們的屬靈認識,他們學習禱告和敬拜,能夠在這樣的地方,活出像但以理一樣單純的生命。
鄭牧師非常難過地看到這裡的孩子初中畢業後,只能進入
公立學校繼續讀高中
,但學生們在那裡容易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導致他們的信仰被挑戰。
後來鄭牧師帶大家去了周圍的一塊未開發的叢林之地,大家踩著鬆軟的泥土緩緩前行,周圍是茂盛的植物。學校計劃在此興建高中部。然而由於資金短缺,這一計劃遲遲未能實現。
儘管前路漫長艱難,鄭牧師眼神中仍然充滿期待和憧憬,在上帝的時間裡面為初中學生們提供一個持續接受基督教教育的機會, 讓他們的信仰根基得以穩固。這是上帝所賜的使命,祂必定會成全。
家庭探訪:
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11
雖然很多家庭都沒有穩定的收入,但他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學校也常常探訪這些家庭,帶領父母在生活中信靠主,他們也逐漸看到了盼望。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探訪了兩個家庭,這兩個家庭都沒有穩定的收入。這裡的住宅區沒有高樓,每個家庭都有一間獨立的房子。我們探訪的這個家庭房子裡面非常簡陋,但牆上的十字架
卻
非常醒目。
第一個家庭,父親和孩子看上去比較沮喪,父親一直找不到工作。鄭牧師為他們分享一段聖經的信息,以上帝的話語堅固他們。同工們為他們預備了很多實用的生活用品,我也帶了本地語言的福音材料。接著,大家跪下來為孩子和父親禱告,希望他們能夠得到供應,家庭情況改善,孩子能夠上學。
探訪西蘇門答臘教會
週末我們來到了印尼西蘇門答臘的Bukittinggi,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從窗戶外面就能看見一對雙子火山(Twin Vacalnos.) 這裡的氣溫只有20-24度,涼爽宜人,沒有想到會來印尼避暑。
這裡是伊斯蘭教影響更為深遠的地方,基督徒在社會上更容易遭受排擠。早上五點我們就被附近清真寺的歌聲所吵醒,他們在呼召人禱告,這對我
也
是一個提醒,我們也要早早起來靈修禱告以及敬拜。
我們去了當地的一間浸信會教會,剛踏進入教會庭院,就看到孩子們在吃早餐、還能聽到雞鳴聲,儘管教會外表非常簡陋,但確是充滿了生命力。
整個崇拜是用印尼語舉行,除了最後孫牧師的祝禱,我們都聽不太懂。不斷重複的詞語如「Tuhan」(God )和「Sama Sama」(Same) 讓我們感受到共同的信仰。今天證道的是宣教士鄭牧師,雖然言語不通,但他激昂的教導卻讓我們感受到福音的能力。
能夠與不同語言的兄姊一同敬拜,真是件令人興奮的事。天國就是這樣,萬國萬民一起敬拜神。
最讓人感動的是,崇拜結束後孩子們主動和我們握手,還把我們的手放在自己的臉頰或額頭上,非常貼心和親切。
這裡的弟兄姊妹很熱情地與我們合影,不同的組合和Pose,竟然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兩位平時看上去很酷的青少年也被感染了,臉上浮現喜悅的神情與笑容,相信這次行程也在他們心中帶來了衝擊與改變。
後記:
在我們離開印尼回到香港後,我們收到了鄭牧師的消息:「你們離開Pekanbaru後,主在我太太身上動工。最終,她從抑鬱中康復了,雖然沒有完全痊癒,但她希望自己能夠從黑暗中走出來,因為耶穌的寶血喚醒並醫治了她。」因著弟兄姊妹的奉獻,學校老師的辦公室也安置了空調。
在這段旅程中,我個人經歷了行李超重、暈車等困難,但因著弟兄姊妹的幫助,均衡了我的行李重量、給了我最後半顆暈車藥,讓我得以緩解不適。這讓我感嘆如果不同國家的基督徒也這樣彼此幫助,共享資源,許多社會的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而這一定是父神所喜悅的。